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677-4-4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3日 17:03 点击:

□陈昕

山河在我胸

——赏析陆游《书愤》诗

正如冯煦所言:“剑南屏除纤绝,独往独来,其逋峭沉郁之概,求之有宋诸家,无可方比”。放翁一生壮志未酬,屡遭贬谪,其诗歌却情辞慷慨,恰如劲竹青松凌霜傲雪,又似洪钟大吕高亢恳切,《书愤》即为明证。

诗如其名,陆游围绕一个“愤”字,兼写广阔的史实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绪。诗歌首联境界开阔,回望“早岁”的少年意气,不知世事艰险,立于中原千里旷野放眼北眺,畅想复边大业,血气方刚的力量感喷薄而出。下一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往日宋师英姿,风夜雪难挡士气,金戈铁马所向披靡,高唱出凌云壮志,是首联“气如山”的浩然回音,用历史的雄浑增添诗歌情感的高度与厚度。然而,颔联将情绪转向沉郁,以檀道济典故抒愤明志。檀道济是东晋名将,武艺高强,豪气干云,为国家冲锋陷阵,立功无数,但圣上偏听小人之言,召还杀之,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正与放翁的身世相应。作者几经波折,屡遭诬陷,谋略未成,华发早生,他的苍颜浊眸转向山河破碎的现实,低徊的悲慨苦楚难言难尽。但是,剑南心气颇高,虽不为朝廷所用,依然对江山社稷赤胆忠心。他在诗末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明,寄希望于未来朝廷秣马厉兵,自己老骥伏枥雄风不减,最后金瓯无缺,大业得图。整篇情绪的起落为国事牵动,其忠君报国之心日月可鉴。

剑南诗歌喜好高起,笔底屡现宏阔之景,如“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似千仞之峰,陡峭险峻;而其情感之低徊沉郁,与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息息相关。回望陆游写作《书愤》时的际遇,令人不甚唏嘘。宋孝宗淳熙年间,朝廷主和偏安,致使主战派备受排挤,而年逾六十的他疾病缠身,不免心意沉郁,因为于他而言,鲜衣怒马赴战场杀敌已成奢望,山河复原更是俟河之清。他慨叹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以至于“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逋峭沉郁渐成其诗歌风格。

放翁虽为一介书生,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始终对家国伟业念兹在兹,咏叹出“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的慷慨诗句;纵使年老体衰,病痛缠身,仍不忘上阵杀敌,吟咏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其笔下的文字倾吐出其不灭的壮志豪情。陆游的爱国志气铸成了他的铁血诗章,其诗风雄浑豪健、沉郁恳切,这不仅是他令人服膺的风骨的表征,更是他气壮山河的精神力量的表现。



下一条: 1677-4-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