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营造喜爱阅读、阅读好书的良好风气,我校以《三体》《觉醒年代》为共读图书开展了2023年度“一校一书”读书报告征文活动。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全校师生高度关注,热情参与,共收到作品4919篇,通过初评、查重、专家评审,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30名。本版特辟专版刊发部分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谭博
觉醒之青年,觉醒之中国
——读《觉醒年代》有感
读罢《觉醒年代》全书,思绪万千。既有对彼时中国内忧外患的担忧,也有对辜鸿铭、林纾等恪守封建礼教的卫道士的嗟叹,更有为李大钊、陈延年等革命志士的浩然正气所打动……思来想去,唯“觉醒之青年,觉醒之中国”最能表达此时的感悟与体会。
觉醒之青年,当思想先进,不懈追求真理。书中,陈独秀要求新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而值得欣慰的是,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们追求先进思想文化,贯彻了陈独秀的宗旨。郭心刚、邓中夏主动了解白话诗文,积极参加白话文系列讲座,体现了新青年对于新文学形式的向往;柳眉拒绝包办婚姻,选择求学远方与封建家庭决裂,体现了新青年对于自由恋爱、个性自由的热切追求;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从无政府主义与互助论的狂热信徒觉醒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体现了新青年在各种繁纷复杂的学派思潮冲击下能够审时度势,果断舍弃旧学,拥抱真理……愿青年你我也能如他们一般坚定理想信念,跟随真理,拥护真理,发展真理,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觉醒之青年,当发奋勤劳,重视社会实践。书中的青年才俊们积极发挥创造力,以持之以恒的奋斗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他们组建红楼读书会,排演活报剧,宣传普及新文化知识;陈延年等一批有志青年成立工读互助团,通过实践证明了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道路在中国并不可行;青年毛泽东跟随李大钊开办平民教育讲演团,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光说不做,纵有百千墨水于胸也终因无处发挥而徒然无用,所以愿青年你我脚踏实地,少说多做,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与实现自己的价值!
《觉醒年代》前期主要讲述了先进知识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历程,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一批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觉醒的青年形象,是为“觉醒之青年”。后期则以五四运动这一事件为转折,着重描写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等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新生力量的觉醒,是为“觉醒之中国”。
觉醒之中国,体现在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反动政府公开的卖国行为,深深地刺激了广大中国人民,使他们心中埋藏已久的爱国之心熊熊燃起。在陈独秀“让人民站出来直接解决”的号召下,社会各界广大群众联合起来共同抗争。在全国学商工界的共同努力下,北洋政府最终妥协,没有在屈辱的和约上签字,从而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觉醒之中国,体现在中国的前行道路逐步明确。因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民众大脑,不同的救国道路与方案摆在了中国人民的面前,各家彼此论辩,莫衷一是,中国处在了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徘徊中的中国才见到了真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结合,走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火苗在全中国如星火燎原之势,最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百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欣欣向荣,所有这些辉煌成就无不表明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百年前的那个觉醒年代,曾有无数觉醒青年如女娲般,举石补苍天,力挽中国于狂澜,觉醒了中国,而如今接力棒已然传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道远,我们也必将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不负时代召唤,不负国家、人民的期待!
(作者系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