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33-4-4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13:06 点击:

□叶雨欣

风波可定,少年长新

这时的苏轼恰是湖州知州。二十年风雨飘零,倏然回首,已是不惑,遥想当年“草木为之枯”之盛名,不料而今却是戴罪之身,贬谪之人。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一书上表,波澜乍起。一直嫉恨他的当权者指使台谏罗织罪名,必欲置其于死地。一方乌墨其心可诛,一楼高台其心可恶,一桌低案长木惊堂,苏轼可知罪?

号令未出,风声已走。王诜之言先至却也无解,只得眼睁睁看着好友锒铛入狱。苏轼与儿子苏迈以鱼为语,告之生死,却闹出误会,以为必死的他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情诗句,以此倾诉兄弟情深,道尽尘世苍凉。

苏轼何罪?不过是个性刚直,不平则鸣!所幸太祖所留“不杀士大夫”一令,留他一命,却贬至黄州。初至黄州时,他生活困顿,幸得荒田五十亩。至此,一代文豪躬耕稼穑,自种黄桑三百尺,日炙风吹面如墨。尽管生活贫苦,可苏轼不以为意。他每天往返于东坡雪堂与临皋亭之间,与渔樵为友,日子过得颇为闲适潇洒。

春日朝暮,沙湖道上,忽遇阵雨而下,何等狼狈!同行者皆欲躲闪,苏轼却挺起胸脯,了如当年身姿,一身蓑衣,穿梭而行。自由、轻快、爽利、兴奋——那时那刻,他是少年心性的苏轼,也是历尽千帆却乐天达观的苏轼。他吟咏长啸,任风吹雨打,身影不移。只待春风微冷吹又醒之时,苏轼唱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于他而言,雨骤风狂又如何,终有云开雾散时,只要不忧不惧,生命终得自在。

纵观苏轼一生,虽屡遭奸恶之人的攻讦和欺辱,但他仍相信天下无一不好人,对世间万物常怀大爱。他抛弃愤懑哀怨的心态,在俗世生活中觅得悠然快意,努力活得生机盎然。他用一种包容万象的达观,将一切风霜雨雪化为人性中的温柔与暖意,把对生活的那份眷恋与包容,交予后世之人,正如那句“万里归来颜愈少,笑时犹带岭梅香”。

中年苏轼,仍是惊鸿一面,亦如最初年少模样。

(作者系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



下一条: 1733-4-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