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依乐
迷失与逃脱
——读《我的阿勒泰》有感
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充斥着这一句话。只有真情流露才更加摄人心魄,那些白纸黑字没有任何兆头地变成明晃晃的光,刺入我晦暗不明的心绪。而光明与共鸣带来的往往不只有顿悟与觉醒,还有恐惧与排斥。
我恐惧着死亡的问题,完全无法坦然地面对它。于我,死亡是我裹着小脚的太姥姥不再用她布满岁月刻痕的双手拥抱我;是耳背得需要我口手并用的太姥爷无法从回忆中拉出;也是大爷爷葬礼上小心翼翼的道别和执起的粗糙的柳枝。每每回忆那些时刻,我不得不臣服在为我所憎的法则之下,我恨这法则让无数人无法再享受风的爱抚、雨的滋润,也卑劣地庆幸阳光仍停驻在我身上。
“死亡不是断然的终止,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如果死亡是另一场旅行,将灵魂引向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结湮灭,那我会更加无畏地享受人生,而不是战战兢兢、畏首畏尾。可惜故作坚强的粉饰太平,难以遏制的杞人忧天无异于作壁上观而又固步自封,活在名为责任的虚妄桎梏中草草了事。世界上有多少人想绽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却迷失在人生与理想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但最终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少之又少。”比起对未知死亡的恐惧,我更害怕在已知的现实中迷失,明明拥有明天却受困于今夕是何年的陷阱中。感谢李娟,感谢她犹如戈壁上破土的雏菊,永远热忱,永远无畏,感谢她让我生出以我之躯,当填东海的勇气。
“我们没有回头。想回头时,又感觉到它已戛然而止。”自然法则吝啬予人类时间,社会法则限制我的高度,但迷失不是必然结果。只有我经历了我的苦难和绝望,只有我承受了我的寂寞和孤独,也只有我有资格掌控船舵的方向,宣判我是迷失或是逃脱。在被命运的巨蟒扼住喉头时,学着像书中外婆一吐舌头吧。
我排斥有人看透我尽力掩藏的软弱无能,尽管我在决策部分事情时显得游刃有余,那只是我尽力规避思考后仍出错而带来的负罪感,好像这样就能够推卸责任。你怎么能确定你选择的这条路上等待你的是授人智慧的雅典娜还是挥舞镰刀的死神?我为自己的懦弱开脱。我扪心自问究竟在回避什么,掩藏在负罪感之下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对别人评价的过分在意。因在意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常手足无措,进而近乎木讷,不由自主地为丢了自己和家人的脸而自责。
“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着种种苦难,但是这些苦难却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李娟看透了年少的自己,也看透了我。当耽于现状的我被文字的金枪牢牢钉在地上时,我近乎产生了一种溺水的无助,以及终于有人拉我一把的放松。久经牢狱的囚徒被放逐原野,我想疯跑,想大叫,我想与自己争斗,无休无止,不死不灭!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去面对它们。”评价是有效地帮助我们成长的必需品,而人的价值和成长空间并不在唇舌翻飞之间。有用无用只是外界刻板的标准,人生的真谛在于追寻自我, “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接受我的平庸,原谅我的错误,我不会删除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以成为现在的自己。摇一摇罂粟丛中昏睡的多萝西,叫醒迷失于他处的异乡人,逃回光明的乡野小屋,推开门,尽情地在世界游乐场里舞蹈,无人会因为自己听不见音乐而质疑舞者的陶醉。
阿勒泰,一个仍然保持着舟车劳顿的质朴之乡,一座精神的丰碑。作者李娟的灵魂潮汐不厌其烦而温和地涌向海岸,浪尖上蔓延的泡沫轻柔地搔动了所有人的心,让人忍着痒意,不忍拂去。
每个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一切连锁的恐惧与排斥都只是在顿悟与觉醒下负隅顽抗罢了。
李娟的阿勒泰终将成为我们的阿勒泰。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都能找到我们自己。
(作者系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