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37-3-2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1日 11:03 点击:

编者按:近年来,电信诈骗事件频出,严重损害了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为了提高师生的防电诈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本报联合保卫部特别推出“防电诈安全教育”栏目,介绍防电诈知识,剖析常见的电信诈骗案例,分享防电诈技巧,以期师生能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中保持警惕,远离电信诈骗的侵害,守护好人身财产安全。

电信网络诈骗伎俩起底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高发态势,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防范意识较薄弱的特点,不断翻新诈骗手法,屡屡向大学生朋友们下手。其惯用方式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渠道,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导受害人向不法分子转账汇款。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兼职刷单诈骗:不法分子通过招聘平台、社交软件等渠道推广发布兼职信息,以开网店需要快速提升信誉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诱骗受害人。刷第一单时,不法分子会小额返款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当受害人大额刷单交易后,不法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

2. 冒充客服诈骗: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网购客户的相关信息,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声称其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冒充快递公司客服,称快递丢失,要对受害人进行退款和赔付。然后发送虚假退赔网站或二维码,要求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再盗刷受害人银行卡。

3. 网络贷款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或短信发布办理贷款、代办信用卡等虚假信息,并附带“无抵押”“零门槛”“低利率”等诱导性语句,吸引受害人关注。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客服人员或者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检验还贷能力,缴纳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或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保卫部)



上一条: 1737-3-3
下一条: 1737-3-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