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精勤铸底色 青春扬帆赴山海
——在二O二五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 朱唐佳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是世承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朱唐佳瑶。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此刻,请允许我代表2025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向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母校、师长及亲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今天早晨穿上这身学士服,无数光影在脑海闪现:桃子湖落日熔金的温柔依旧、岳王亭雨后青石板的湿润如初;图书馆不熄的灯光映照着我们伏案疾书的身姿,景德楼的晨读声中回荡着少年的意气。老校门的岁月砖墙铭刻着来往身影,江湾体育馆跃动的弧线见证着青春风采。那些木兰路背诵的单词、2100米跑道挥洒的汗水、健美操方阵中齐整的动作,都已化作融入血脉的师大印记。
破茧成蝶,在求索中淬炼锋芒。作为一名世承学子,“成为未来领跑者”的誓言从入学第一课便深植心底。连续三年专业第一、2篇SCI论文、“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都是对日夜奋斗的注解。犹记备战化学实验竞赛时,为验证一个反应机理,在实验室推演百次实验直至清晨;世承书院“方寸读书会”上,跨学科思维碰撞出的火花,让我窥见知识的广袤;导师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更让我深刻体悟“师范”二字千钧的重量。每一次突破自我的瞬间,都在雕刻更坚韧的灵魂。
强国有我,让青春与家国同频。在“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大赛中,我们团队深入稻田阡陌,用镜头记录湘稻文化的千年脉络。当国际友人通过我们的作品,触摸到袁隆平院士“让天下人吃饱饭”的赤子之心时,我忽然明白: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要成为滋养大地的甘霖;传播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让世界听见中国心跳的桥梁。从岳麓山下到未名湖畔,变的是坐标,不变的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这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时代答卷。
今天,帽穗从右拨向左,拨去的是青涩,扬起的是担当。带着“仁爱精勤”的校训基因,我们即将奔赴山海:有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有人深耕实验室探索未知,有人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但无论走向何方,我相信我们都将铭记:在桃子湖畔,有一座永远为我们亮着灯的母校;在人生路上,我们永远是具有“仁爱精勤”底色的湖南师大人!
最后,祝愿全体2025届毕业生前程似锦,鹏程万里!祝愿师长们身体康健,桃李芬芳!祝愿我们敬爱的母校,弦歌不辍,赓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