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党建专刊-4-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9:25 点击:

□李彦

炽热的火焰

——记国师第一个党支部

黑夜再长,终将被光芒刺破

——札记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师范教育的大规模破坏,国民政府决定重兴高师教育,创设一批国立高等师范院校。193810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创建国立师范学院(下称国师),聘著名教育家廖世承为院长。国师是国民党政府独立设置的第一所全国性的师范学院,设址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李园。1944年夏,日寇进逼安化,国师被迫迁到溆浦杨家坪。1946年夏,国师迁到南岳白龙潭。1949年冬,国师并入湖大,迁往长沙。后经变迁,发展成为湖南师范大学。

国师直属国民政府教育部。从创办之日起,国师就受到国民党严格控制。除了派驻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外,国民党区分部、三青团区团部及其外围组织青年互助社等团体均在学院设立组织。抗战胜利后,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又从青年复员军人中保送来一批学生。这些组织经常举办活动,吸引不明真相的学生参加,学生自治会也一直受其监控。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控制已无法遏制年轻学生们的革命行动。在全国学运形势影响下,国师进步师生开展了一浪高于一浪的学生运动。

1946年,国师学生吴若虚等发动学生罢课,反对校方开设“三民主义”课,要求驱逐授课教师、国民党中央特派员易阅灰。罢课运动延续两个多月,最终以改设“教育概论课”而胜利结束。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五·二○”血案,全国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国师学生李大信、王启明、肖砥生、黄由义、沙吉吾、吴若虚、周煦卿,国师附中刘正等人响应全国学联号召,组织国师及南岳各中小学学生、群众举行了“六·二”大游行。1948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企图派遣康辛元接替廖世承任院长,控制国师。国师又爆发了“拒康”学潮,国师师生再次胜利,直到地下党员刘寿祺以“部督学”名义去学院作了正确处理,改派陈东原为院长。

这一时期,国师还没有成立正式的党组织。虽然缺乏党的组织领导,但一些学运领导受到了党的先进思想影响。国师学生运动尽管大都带有自发性质,但仍像点点星火,全力划破着国民党统治的无边黑暗。



19488月,中共湖南省工委派熊家宽前往南岳开展地下工作,积极筹备成立国师党组织,加强国师学运领导工作。熊家宽以回母校工作为名向自己的高中老师、国师附中校长历鼎勋毛遂自荐,顺利入职国师附中,以教员身份掩护开展学运工作并相机建立党组织。19492月,党组织先后接纳王向天、李寿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指定王向天任支部书记。4月,国师正式成立党支部,设置支委,曾卓为组织委员,李寿彰为宣传委员。后由于党员增多,支部也相应增设支委,吴若虚为支部副书记,黄显孟为统战委员,邹立斋为委员。党支部领导国师进步力量与顽固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在湖南省南部地区高校中燃起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熊熊烈火。


成立方生社

19489月,国师招收了最后一届新生。新生中有一些人在中学参加过学生运动,有的还和地下党有些联系。王向天是这一批进步学生中的杰出代表,他在长沙读高中时就具有进步思想。到南岳后,王与熊家宽来往密切,经常交换开展学生运动的意见。11月,王向天约集一年级进步学生成立了方生社,社名意蕴有组织地发动革命力量,摧毁反动派,以迎接新中国诞生,以及新生力量方兴未艾,不可战胜。方生社对外打的牌子是研究新的文学理论,先是办了一个墙报,后组织了一个“大家唱”歌咏队。方生社还与高年级的铁流社、求真社、怒涛社等进步社团密切配合,开展活动。方生社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党直接领导下开展学运,是国师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也是稍后成立的国师地下党支部的摇篮,社团骨干大多成了地下党支部委员。


出版《生活日报》

1948年秋,国师进步学生想方设法传播进步政治思想。以李寿彰为主,进步学生坚持深夜利用学生自治会的一台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广播,抄录新闻,改换题目出刊在墙报上,或油印散发一些重要文章。如毛泽东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便以《广播新闻》的形式散发。南岳学联成立后,便把《广播新闻》改为《生活日报》,油印报纸发行到南岳各中、小学以及南岳、衡山等地社会上去。《生活日报》由曾卓任总编辑,李寿彰负责抄收新闻,熊清泉负责编排刻写钢板,还有其他学生和校工参与油印。油印《生活日报》极为机密,都是在深夜时到院部油印室秘密进行。为保证安全,曾卓搬到校外宿舍邹立斋的房间同住,每晚埋头刻印资料。同时,所有文件和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收集的敌伪档案资料也都存放在邹立斋宿舍里保管。《生活日报》是先进思想传播的主要阵地,积极传递了党的声音,强化了国师进步师生的理论武装。


组织四·一五游行示威

19494月,国民党反动派在南京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四·一”惨案。随之,又在岳阳制造了“四·一三”惨案。415日,为了声援南京和岳阳的学生运动,国师地下党支部组织南岳地区国师及附中、岳云、五四、南华、三忠、实验小学等校师生群众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通过“四·一五”游行,国师地下党支部把南岳地区的反抗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提高了广大师生群众政治觉悟,培养了更多的积极分子。因而国师党组织也有了较快发展,吴若虚、邹立斋、周煦卿、熊清泉、文立群、李竹溪、刘洪藻、何辉廷、黄显孟等人先后入党。


开展“反迁院”斗争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试图胁迫国师及附中南迁,不让学校于解放时为人民接收。国师党支部决定采取“反迁院”斗争,通过发动国师、附中师生参加辩论大会,让广大师生认清和粉碎了反动当局的阴谋。

不甘心失败的反动派随即暗中策划造谣诬蔑共产党和解放军,诱骗师生疏散离校,借此搞垮学校。一些原来就动摇的人,甚至一些有进步倾向的师生,纷纷离校回家。国师党支部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师生群众成立“应变委员会”,深入开展“反疏散”的护校斗争。应变委员会是公开合法的群众组织,名义上由院校行政领导牵头,党组织在国师和附中指派了王向天、曾卓、熊清泉等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到应变委员会担任要职,始终把整个护校工作置于党组织掌握之中。

应变委员会对于护产护校做了大量工作,如筹集维持学校运转的经费,储备粮食,开办合作社,供应日常生活用品,捐献银钱,互助互济等,还以原校警卫班为基础,成立了治安大队,派刘洪藻任大队长。其他各中学也都建立了应变委员会和治安组织,后来还组成治安联防,学生轮流站岗放哨,以防止溃退下来的散兵匪特骚扰破坏,实质上这都是“反疏散”“反迁院”斗争的继续。


开展迎解支前工作

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国师党支部根据衡山县工委会议布置,秘密开展迎解支前工作。党支部以“中原人民解放军湖南先遣支队”名义,刻印了一批通告。刻印后装入信封,贴上邮票,交换不同字体写上收件单位名称,由曾卓、周凯闿随往衡山、衡阳采购物资的院车去秘密投邮。通告主要是警告国民政府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令其务必妥善保护所有财产、设备、档案、文书以及交通道路桥梁安全,不许破坏、转移、隐藏或销毁。后来还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名义刻印发布《关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布告》,付邮投寄。这些宣传舆论,在稳定人心、瓦解敌人、保护国家财产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19498月,湖南和平解放。退驻衡阳的国民党反动派强行断绝国师经费。党组织通过应变委员会召开全院师生大会,派代表数十人赴衡阳请愿,要求拨款维持师生员工生活。省政府托辞应由国师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出面方可拨款。代理院长王兆澄毅然率领会计周凯闿等4人赴衡阳领取经费。810日,王兆澄等运款回南岳途中,被一群持枪匪徒绑架杀害,车上银元被悉数掳去。周凯闿临终前对赶来现场的国师同事说是国民党军队针对国师师生反迁院斗争制造的一起血案。全院师生极其悲愤,在党的领导下,国师和附中师生迅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示强烈抗议。828日,敌人又包围国师,先将全体师生关押在大礼堂,然后到各宿舍进行严密搜查。由于事前已做好准备,党支部将党内有关文件作了焚毁或埋藏处理,暴露了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已离校到农村隐蔽,敌人并没有获得地下党任何重要文件,只搜到一些公开的群众学习资料和个别生活小组人员名单,这导致熊家宽、曾卓等32名师生被捕。在狱中,国师师生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抗争。经多方营救,被捕师生于919日得到释放。接二连三的血案充分暴露了反动派的狰狞面目,国师党组织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隐蔽撤退了部分身份暴露的同志,国师留校党员曾卓、李竹溪、熊清泉等人坚守战斗岗位,继续秘密开展迎解工作,直到南岳解放。



遥望历史,狼烟四起时国师地下党支部那些年青人的选择,心丹血碧。他们始终坚守信仰和使命,甘冒生命危险,顽强地传递着希望与光明。国师地下党支部领导国师及附中师生员工英勇战斗,成为了湖南省南部地区教育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流砥柱,其卓越功勋被永远铭刻于历史的丰碑。

国师地下党支部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唤醒、提升了国师及附中师生的思想觉悟,巩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统一战线,尤其是联合广大师生群众粉碎了国民党胁迫国师南迁的企图,为新中国维护和保存了一所大学,为湖南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国师地下党支部培育锻炼了一批信仰坚定、政治可靠、能力突出、机智勇敢的党员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党员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迅速成长为各行业精英。谨此铭记:

党支部书记王向天,解放后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教委副总督学等职。

党支部副支书吴若虚,解放后曾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

党支部组织委员曾卓,解放后曾任湖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等职。

党支部统战委员黄显孟,解放后曾任省委党史委副主任、《湖南党史通讯》主编等职。

党支部委员邹立斋,解放后曾任零陵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等职。

党支部党员熊清泉,解放后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长,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作者系图书馆(档案馆)副馆长】



下一条: 党建专刊-23-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