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合力 乐育写华章
——音乐学院“乐育三湘”研究生党支部创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纪实
音乐学院“乐育三湘”研究生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音乐学A-学科的优势,不断以“思想谱曲”筑牢信仰根基、以“协作和声”激发支部活力、以“奋进节拍”锤炼实践能力,通过党建与音乐的融合交响,持续激活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三重奏”效应。先后入选校级、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支部现有党员41人,由音乐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党员组成,由“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向华教授任第一书记,优秀研究生党员付爱萍任支部书记。支部对标“七个有力”,立足专业特色和研究生党员特点,注重发挥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涵育”、人才培养的“教育”、社会服务的“化育”优势,以音乐为媒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为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涵育之基
支部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支委班子高度负责,坚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做好每一次纪实管理、联系好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集体,连续在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中获得“好”等次。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制度,严抓组织生活考勤,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院党委书记等领导多次到支部讲党课,指导支部建设,夯实支部党建工作基础。创新“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不断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开展的“让党史在乐声中流淌”“我在韶山唱红歌”等特色活动深受党员喜爱。
支部依托专业优势,深入挖掘音乐中的红色元素,持续强化音乐的涵育功能,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党课”品牌。先后组织党员参与《八一起义》等多堂精品“音乐党课”演出,并依托学校“党建开放日”平台向全校师生党员开放,获得广泛点赞;参演《共产党人》网络拉歌活动,获全省教育系统第一。支部立足音乐教育科研优势,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地方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合,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学术周会、科学研究等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向华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参与制作的《声乐演唱基础》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上线“学习强国”和“新华思政”国家级平台。
坚守主责主业,发挥教育之效
支部坚守主责主业,持续优化党建与育人的创新融合路径。近年来,支部发挥党员交流和成长的平台载体功能,构建组织育人机制,激励党员深耕学习科研,致力打造党建引领、专业赋能、以乐育人的学生样板党支部。
支部十分注重利用好党员导师的优势,将思想引领融入科研创新。在第一书记向华教授推动下,支部41名党员与对应的9位导师结成“导学共同体”,导师们利用学术周会等方式引导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湖湘文化、音乐文化融合,增强学习实效性。致力于学科专业发展,近10名党员参与音乐学专业师范类第三级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支撑材料撰写、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等工作,为音乐学专业于2024年下半年顺利通过三级师范认证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党员的师范技能与职业素养。支部党员精进专业、追求卓越,发挥在专业学习、学术研究、艺术实践等方面的模范作用,20余名党员获评专业奖学金,发表学术、会议论文近50篇,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获省、校级先进典型20余人,4人次获评全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最美大学生”“优秀毕业生”等。支部成员积极奉献,15人担任校、院主要学生干部,获校级“十佳共青团干部”“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躬身实践服务,彰显化育之志
支部坚持音乐普及和教化功能,主动传承音乐文化,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湖湘音乐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实践演出等方面担使命、作贡献,让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和增长才干。
创新举办“湖湘音乐类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主题研讨会,组织党员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湖湘音乐资源,为非遗文化保护活动贡献力量。支部党员组建了多支服务队伍,长期在邵阳、益阳、常德等地乡村开展“岁月有声、老有所乐”、“音”爱服务、“乐”享青春等志愿服务,举办乡村音乐节、公益音乐会,与多个社区共建德育示范基地,为和美乡村、和谐社区建设奉献音乐力量。参与乡村美育浸润计划,组织博士党员参加全省“百名博士服务团”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服务,为沅陵县柳林村拍摄原创微视频《云上乡村出泉水 高山云雾出好茶》《云上村庄·诗意柳林》等宣传片,获得多个省级视频号发布,得到《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2024年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等各类音乐演出50余场次,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支部党员在参加省总工会歌咏展演中获得金奖,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面向未来,支部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发挥样板支部示范作用,持续强化“乐育”品牌建设,着力抓好党建主责主业,激发党组织活力,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