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逐梦三湘路 实践为笔写韶华
——我校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2025年暑期,我校组织3161名师生组建191支实践团队,奔赴全国9个省(区、市)、80个市县,聚焦地方发展需求,突出专项服务精准性,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专业所长,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赋能等领域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统筹部署,夯实实践根基
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校团委于6月初印发《湖南师范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聚焦地方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强化育人实效”的工作思路。6月底,学校组织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专题会议,校团委书记陈天嵩和副书记胡滢进行政策解读与经验分享,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为全面提升实践质量与安全保障,学校联合校医院、长沙市红十字会开展“安全急救技能特训营”,通过情景模拟与实操演练,增强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邀请我校学生工作部网络教育办公室主任、省网络思政中心办公室主任宋嘉帅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云凡老师围绕新闻写作、新媒体运营、调研等内容开展3场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团队的宣传策划与传播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多维度、多层次的保障机制,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实践,绽放青春风采
我校学子深入基层、创新形式、服务群众,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赋能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祖国大地上绽放青春风采。
博士服务团暨文化创意工坊队连续三年深入怀化市沅陵县柳林村,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乡村振兴实践。团队立足文化挖掘与创意设计,系统梳理村史族谱,撰写数万字调研报告;深度参与省级美丽乡村规划,完成文化墙绘、村牌导视、产业对联等40余项设计工作;通过直播带货5场,销售金额数万元,培育6名本土电商人才;运营“柳林村小罗书记”新媒体账号,发布视频,获30万浏览量,有效推动当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
旅游学院“文旅青年耀青春”实践团赴益阳安化县柘溪镇唐溪村,创新“直播+文旅”模式,在浏阳市龙溪谷开展文旅直播14场,通过美景展示、民俗体验、特产推介等内容,带动景区次日客流翻倍;在安化县设计“茶旅+红色”两日闭环线路,手绘乡村旅游打卡地图,培训村民直播技能,助力非遗茯砖茶销售额显著提升。
校队“茶乡乐旅,声传折尔”实践团以“艺术+文旅”融合为特色,在益阳市安化县折尔村开展合唱、器乐、舞蹈、手工等艺术支教课程,举办红色论坛、心理团辅、安全教育及升旗仪式;运营“折尔的故事”抖音账号,获超700万浏览量;成功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吸引300余名村民观看,以艺术之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新闻与传播学院“光影筑梦”实践团赴永州市道县,聚焦龙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数字化传承实践。通过深度访谈22人,系统梳理龙船文化脉络;运营“龙腾潇湘”新媒体账号,作品播放量破2万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口才+推普+摄影”特色课程,覆盖400余人;设计龙船主题Q版IP及文创产品,开发集成知识、赛事与AI交互的“龙腾潇湘”小程序,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文学院“红场有戏”实践团赴湖南烈士公园及周边红色场馆,开展红色戏剧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600份样本,完成多篇调研报告;创排并演出红色剧目《芙蓉国里尽朝晖》,联合“芳草课堂”为青少年开设融红色文化与推普于一体的特色课程;获国家级、省级等媒体报道超百篇,有效提升了红色文化传播与推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深耕热土,培育丰硕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注重开展“专项合作”模式,在怀化、益阳、张家界等多个实践地签订实践育人合作协议,共建53个校级实践基地,推动社会实践从“短期活动”向“长效机制”转变;开展“红色论坛进乡村”“英雄故事汇”“情景党课”等活动324场,覆盖群众5551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此外,同学们通过沉浸式调研与服务,共形成调研报告、政策建议341篇,真正实现了“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育人目标。
实践期间,我校多支团队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专项计划,其中19支队伍入选国家级专项计划,包括“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7支,“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7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团队3支,“井冈情·中国梦”专项2支,63支队伍入选湖南省“七彩假期”团队。更值得一提的是“光影筑梦”团队入选全国重点联系团队,彰显了我校社会实践的广泛影响力与专业水准。
实践活动受到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央广网、《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548篇,“湘微教育”等省级平台推送1030条,相关宣传信息总阅读量突破4475万人次。旅游学院文旅志愿服务队的先进事迹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等媒体平台获得专题报道,生动展现了我校师生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责任担当。
青春的脚步从未停歇,实践的故事仍在继续。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更是我校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真实写照。校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校将继续优化社会实践工作,精准对接需求、强化团队培训与资源保障;创新形式内容、加强管理指导与风险防控;完善评价激励、加强展示交流推广;建立长效合作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引导广大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科技自强、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第一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