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ENGLISH
 欢迎您访问湖南师范大学网站!

1744-4-1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17:32 点击:

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今年4月份起,我校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征文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征稿,共收到作品近百篇。近日,评审结果揭晓,共有35名师生的作品获奖。本版将开设“热血丰碑”专栏,陆续刊登部分获奖征文,以飨读者。

□许芳

青春使命 薪火永续

——从抗战烽火到复兴征程的湖湘青年担当

在我校的心脏地带,苍松翠柏掩映着一方神圣的净土,那就是被青年学子称为“最硬核历史教科书”的岳麓山抗战文化园。八十载光阴流转,当硝烟散尽、烽火远去,每一次走进这里,仿佛推开一扇时光之门,历史的风雷在无声的凝视中激荡回响,牵引我们完成一场跨越世纪的深刻对话。

以青春之眼穿透历史硝烟,筑牢信仰之基

步入岳麓山抗战文化园忠烈祠,肃穆的氛围本身就是一堂无声的思政课。照片墙上,方先觉将军在绝境中用茶杯碎片刻下的“一孔三敌”军令,是血写的忠诚宣言。1.7万将士以血肉之躯对抗11万强敌,展现的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力!凝视这些历史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望鼓舞人心:“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责任担当,舍我其谁!”信仰的力量,是穿越时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大鹏一日同风起。青春的羽翮总与时代同频共振,青年的志向势必与家国同心同行。

从焦土新生感悟奋斗真谛,砥砺强国之志

忠烈祠外,是书声琅琅的大学校园和日新月异的星城长沙。谁能想到,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曾在1938年“文夕大火”后满目疮痍。最深沉的缅怀,是化追思为前行的动力。正如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熔铸了钢铁防线,而今日湘江实验室的青年科研者,正以6G技术编织“数字天网”,将“卡脖子”清单变为“揭榜挂帅”的攻关目标。从焦土到沃土的涅槃,启示我们:强国之路无捷径,唯有奋斗铸辉煌。缅怀先烈,就是要继承他们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刻苦学习、科技报国的实际行动,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以创新星火点燃复兴引擎,勇担时代之任

历史的精神,在创新创造中焕发新生。曾被黄泥掩埋的烈士碑文,在师大学子手中借助AR技术重焕光彩,让沉默的历史发出时代强音。当年“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呐喊,已内化为实验室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科研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在忠烈祠前这所“行走的思政课堂”上,青年学子们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孩子们触摸弹孔,感受历史的脉搏;共青团员仰望国产战鹰,告慰先辈的英灵;大学生党员庄严承诺:“从教育救国到科技报国,我们定当不负韶华,以硬核创新筑牢强国基石!”开创未来,就是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将青春的创新动能注入国家发展的澎湃大潮,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担当作为,真正肩负起“强国有我”的时代重任。

当湖湘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投身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伟大实践,必将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谱写出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崭新篇章!

(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上一条: 1744-4-2
下一条: 1744-3-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