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嵩
理论活水润心田
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工作者,我们要明确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战略定位,细化落实举措,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走在前列,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
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这几天我认真研读了《习近平著作选读》里收录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著作和《论党的青年工作》等重要论著,进一步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关爱,增强了自身对共青团工作的方位感和责任感。我认识到,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教育成果转化成为党育人的工作成果和政治成果。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在学习中都能找到答案,比如:现在的大学生属于“易感”人群,特别容易被网络影响。怎么引导,怎么说服,怎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的论述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领域的重要论述很多,给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思政工作中,我们对这些要理直气壮讲、深入透彻讲,帮助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坚定信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校共青团工作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率先筹建了省内高校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持续发挥“红色论坛”等精品项目对团员青年思政引领作用,紧扣“学校搭台,学生讲课、老师点评”的理念,着力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进行“青年化”阐述,由青年人自己用青年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校“红色论坛”自2002年开办以来,持续至今已举办713期。
我们在原有“青马工程”框架下,完善优化“春华团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培养项目,探索设计“湖南师范大学九思计划”,推动构建面向全校共青团干部、团员青年多形式、分层次的培训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相继推进“团委书记讲团课”制度和团课课程库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体系构建和内容供给。
要把“学”与“做”结合起来,坚持学思用贯通、为时代育新人。注重从建章立制上去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全面梳理现有的管理制度与工作指引,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流程。特别要向大家报告的是,我们正在整理学代会的学生代表提案,将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学生代表开展圆桌会议,对同学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做到学生代表的提案能件件有回应,届时,还要拜请大家支持。我们一起努力把干部“受教育”和同学们“得实惠”结合起来,一起把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就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他强调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近年来,学校共青团坚持实践育人。去年暑期我们共组建188支团队、3024人投身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遍及7个省、26个区县、247个乡镇、452个农村,在2022年暑期三下乡的活动中共计获得百余项省级以上奖项,实现个人、团队、项目获奖全满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构建了校地合作双主导、学院社区双推动、学生居民双受益的“校地合作·区校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去年《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区校共建育人工作。在上个月的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专题研讨班上,我校作为唯一的省属高校代表和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5所高校作大会典型发言。
坚持文化育人。我们按照“项目跟着资源走,资源跟着需求走”的思路,打造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学术节”“社团文化节”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品牌。今年,我们还重启了“歌舞乐笑”四星大赛,将其与大学生艺术作品创作展一同联动,就是想为师大学子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就是想让每一个有爱好的孩子都能在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和掌声。
通过主题教育学习,我们切实感受到,只有不断汲取理论武装“活水”,滋润学思践悟“心田”,才能在团学工作中追光逐梦、破浪前行。我们将时刻牢记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让理论润初心,用活水润心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系校团委书记)